2025年06月19日
自疫情復常后,香港市民假期北上消費已成常態。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偉倫經濟學教授及經濟系主任宋錚教授及其研究團隊,發表「港人北上消費:規模、目的地及消費特徵」研究結果。 透過分析香港政府統計處數據,研究發現港人在內地消費並無擠壓港人在香港的消費,研究並取得AlipayHK數據模型作進一步分析,指出港人在內地消費以生活服務類為主,而在香港的消費則集中於零售及餐飲業。
圖一:香港中文大學(中大)社會科學院經濟學系發表「港人北上消費:規模、目的地及消費特徵」研究結果。 中大社會科學院院長馮應謙教授(右二)、中大偉倫經濟學教授及經濟系主任宋錚教授(左二)、螞蟻集團研究院院長李振華先生(左一)、AlipayHK行政總裁李詠詩女士(右一)
今次研究成果發佈是中大社會科學院研究發佈會系列的首個專案。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馮應謙教授表示:「中大社會科學院致力將精確的學術研究與社會連結,與大眾探討各種社會現象及解決方案。 因此,我們構思了一系列傳媒發佈會,定期介紹不同院系的研究成果。 今日經濟學系的『北上消費』研究發佈正是這研究巡禮的第一站,我深信此議題具時效性並緊扣市民生活福祉,期望研究能為大家帶來新的視角。」
研究顯示,港人在內地的消費由以往集中大灣區與一線城市如深圳、廣州,逐步擴散至其他地區如灣區低線城市中山、江門,乃至北上重慶、長沙等地,印證跨境消費市場日漸一體化(圖表一)。 港人北上熱潮和支付方式便利化、普及化,帶來了明顯的消費溢出。
圖表一: 資深用戶在內地消費支出的地理分佈
原始數據來源:AlipayHK
宋教授團隊獲AlipayHK和螞蟻集團研究院支援,透過AlipayHK的資深*用戶數據模型,進行更詳細的消費模式調查。 AlipayHK擁有超過450萬活躍使用者,也是最早推出跨境服務的本港電子錢包,故數據模型反映超過三分之二港人的北上消費習慣。
研究報告指出,根據政府統計資料,香港居民前往內地的旅遊次數於去年恢復到疫情前水準,而港人境外消費佔總消費的比例在疫情前後相若,顯示港人在內地消費並未擠壓港人在香港的消費(圖表二)。 香港中文大學偉倫經濟學教授及經濟系主任宋錚教授指出:「有別於大眾觀感,政府數據反映,港人北上消費沒有擠壓其本地消費。」
圖表二: 香港居民境外消費金額及佔比
原始數據來源:香港政府統計處
此外,報告數據分析反映港人在內地和香港的消費模式有明顯差異。 曾在內地進行交易的AlipayHK「資深」使用者中,服務業約佔其在內地的總支出接近一半,而零售業僅佔28%。 然而,經常北上的「資深」使用者在香港的消費則大部份集中在零售業及餐飲業,分別佔58%及29%,服務業占較少比例,只佔12%(圖表三)。 細分港人在內地的服務業消費,生活服務類消費佔逾八成,當中包括健康與美容、按摩及其他個人服務
宋錚教授補充:「分析支付平台的數據模型可見,服務業消費占港人在內地總支出近半,和港人留港消費模式存在明顯差異,港府應關注本港服務業面對的壓力,並針對性支援業界及從業員。 此外,隨著跨境消費市場逐漸融合,內地服務已成港人消費選擇的重要部分,並由以往集中在大灣區與一線城市,擴散至全國各地。」
圖表三: 資深用戶內地與本地消費結構
是次研究獲螞蟻集團研究院和AlipayHK提供數據模型,發佈會亦邀請其代表出席及分享觀察。 AlipayHK行政總裁李詠詩女士指出:「數位化服務正成為大灣區一體化的加速器,AlipayHK跨境服務已突破簡單支付,延伸至交通、預約式服務等多場景。 僅過去一年已吸引逾200萬港人北上使用,當中逾2成使用者形成『一App出行』模式,無論是call車、掃碼點餐、遙距取號排隊,還是預約看牙,皆可用AlipayHK數位化小程序輕鬆完成。 這種流暢體驗不僅消除跨境障礙,更推動港人從『即興消費』轉向『民生消費』,促進大灣區人流、資金流與生活圈的無縫連接。」
此外,螞蟻集團研究院引用內地數據,分享對內地數位化推動服務消費發展的研究分析。 螞蟻集團研究院院長李振華先生表示:「內地近幾年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明顯促進了服務消費的增長。 從供給端看,研究顯示,使用數位化平臺進行線上銷售的服務業小微商戶年均銷量和交易額增幅分別為15.5%和11.9%。 從需求端看,移動支付促進家庭消費增長和結構升級(即服務消費佔比提高)。 研究顯示,移動支付可促進內地家庭消費增長16%和恩格爾係數下降1.7%。」
宋錚教授總結指,中大經濟學系期望與社會各界深化合作,包括收集研究數據以探討社會關注的問題,盼學術研究的成果能供政策制定者及社會持份者借鑒,並共同探索應對方法,提振經濟和市民福祉。
*「資深」用戶指透過 AlipayHK完成註冊,於 2021 年 6 月 30 日前已開始使用AlipayHK,且在 2022 年 1 月 1 日之後仍有實際交易行為的活躍使用者。 此定義旨在篩選出長期且穩定使用 AlipayHK 的現有使用者,以排除新使用者所可能帶來的行為偏差,從而更準確地評估研究中的相關效果。
【掃描二維碼查看「港人北上消費:規模、目的地及消費特徵」政策研究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