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Coverage

HK01 | 20 Jun, 2025

中大研究港人北上消費生活服務為主 電子平台跨境促進灣區一體化

中大研究港人北上消費生活服務為主 電子平台跨境促進灣區一體化
中大研究港人北上消費生活服務為主 電子平台跨境促進灣區一體化

中文大學偉倫經濟學教授及經濟系主任宋錚教授及其研究團隊,透過AlipayHK數據模型進行分析研究,並發表「港人北上消費:規模、目的地及消費趨勢」研究結果。

結果顯示,港人北上範圍從灣區逐步四散,而經常北上的港人在內地消費以健康與美容、按摩等生活服務類為主,而在香港的消費則集中於零售及餐飲業。AlipayHK亦公布最新數據,過去一年超過200萬人使用AlipayHK北上消費,港人從「即興消費」轉向「民生消費」,促進大灣區人流、資金流與生活圈的無縫連接。

 

港人在內地消費從灣區一線城市逐步擴散至內地不同地點

研究顯示,港人在內地的消費由以往集中大灣區主要城市如深圳、廣州,逐步擴散至中山、江門等大灣區城市,以至廣東省外,引證跨境消費市場日漸一體化,以及港人北上熱潮和支付方式日趨便利和普及,帶來了明顯的消費溢出。

宋錚教授團隊運用AlipayHK的「資深」用戶數據模型,進行詳細的消費模式調查。AlipayHK擁有超過450萬活躍用戶,也是最早推出跨境服務的本港電子錢包,數據模型反映超過三分二港人的消費習慣。

 

港人北上熱衷服務型消費 兩地消費偏好各有側重

報告同時指出,根據政府統計資料,港人前往內地的旅遊次數和境外消費佔比與疫情前相若。

此外,報告指AlipayHK「資深」用戶在內地和香港的消費模式有明顯差異。曾在內地進行交易的「資深」用戶中,服務約佔其在內地的總支出接近一半;他們在香港的消費則集中在零售及餐飲。細分港人在內地的服務業消費,生活服務類消費佔逾八成,當中包括健康與美容、按摩及其他個人服務。

宋錚教授認為,隨着跨境消費市場逐漸融合,反映內地服務已成港人消費選擇的重要部分,港府應關注本港服務業面對的壓力。

 

逾200萬港人用AIipayHK北上

AlipayHK行政總裁李詠詩女士指出:「AlipayHK跨境服務已突破簡單支付,僅過去一年已吸引逾200萬港人北上使用,當中逾2成用戶形成『一App出行』模式,無論是call車、掃碼點餐、遙距取號排隊,還是預約睇牙,皆可用AlipayHK數字化小程式輕鬆完成。這種流暢體驗不僅消除跨境障礙,更推動港人從『即興消費』轉向『民生消費』,促進大灣區人流、資金流與生活圈的無縫連接。」

 

數字化助本地商戶提升本港競爭力

AlipayHK最新數據顯示,過去一年,AlipayHK本地線上交易量按年增長近40%,港人可在App輕鬆完成各種日常需求。又指,的士行業亦透過AlipayHK的零收費收款碼及與call車平台合作,為司機開拓線上接單與多元收款渠道,增加收入與服務體驗。

另外,去年4月,AlipayHK引入Alipay+方案進一步助力本地商戶開拓全球客源,現已接入的國際電子錢包已增至21個,如內地支付寶等,五一黃金周期間境外遊客消費額按年增近200%。

 

本文正式發表於 «香港01» 2025年6月20日

原文網址: 中大研究港人北上消費生活服務為主 電子平台跨境促進灣區一體化

Only Chinese is available

Back to Top